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职责 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精读
新闻时间:2018-01-13 10:49     稿件来源:  
 

   

   12日,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肖德馗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2017年,市中级人民法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监督下,紧紧围绕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职责,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依法履行审判职责 全力维护公平正义

  2017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28570件,诉讼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72%。市中院受理各类案件19641件,诉讼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53%

  刑事审判坚持宽严相济。全市法院受理刑事案件6861件。其中,市中院受理887件。盗窃、危险驾驶、故意伤害、诈骗、交通肇事和寻衅滋事类犯罪案件占全市法院受理一审刑事案件总量的69.71%。危险驾驶案件同比增长6.36%,信用卡诈骗案件同比下降81.61%。依法严惩社会反响强烈的恶性暴力犯罪,维护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安全。始终保持对腐败犯罪高压态势,持续从严打击各类涉毒品犯罪,加强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依法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推进减刑假释工作规范化信息化。

  民商事审判注重定纷止争。全市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78681件。其中,市中院受理8948件。民间借贷纠纷、离婚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和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占全市法院受理一审民商事案件总量的54.85%。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同比增长155.73%,劳动争议案件同比增长37.22%,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同比增长18.84%。审理一批涉及商品房逾期办理产权的群体性诉讼案件,审理一批涉及嘉鑫等物业公司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审结全省首例由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051件,审结买卖合同、证券交易、股权纠纷等案件6339件,审结破产清算类案件17件,审结涉动产质押、刑民交叉金融借款、互联网金融等案件413件。

  行政审判力求争议化解。全市法院受理各类行政案件2812件,同比上升31.34%。其中,市中院受理725件,同比上升18.66%。行政强制和处罚、征收补偿、社会保障类案件占全市法院受理一审行政案件总量的60%。妥善审理涉伊通河、南溪湿地、地铁2号线等重大项目案件,坚持依法推进征收进度与保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并重,促进发展、维护稳定。通过联席会议、共同发文和提出司法建议等方式,助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执行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33077件,执结28315件,结案率85.6%,执结标的128.63亿元。其中,市中院受理3094件,执结2722件,结案率87.98%,执结标的72.73亿元。全市两级法院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执行攻坚专项行动,坚持同一平台、同一标准、同一模式办理执行案件,着力破解执行难问题。在市委政法委领导协调下,取得公安、金融、国土、房地等部门强力支持,建立网络查控与人工查询相结合的常态查询机制。创新执行工作机制,推行“执行无忧”悬赏保险机制,建立“拍易融”网拍房产个人贷款融资服务机制。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8917人、限制高消费6043人、罚款281人、司法拘留697人,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执犯罪47人。全市法院认真落实《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要求,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专项巡查并获得好评。

  以人民为中心 服务社会发展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三抓”行动部署,为“企业法律事务调解中心”设置工作室,主动对接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保障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及时出台专门服务意见,并经市委深改组讨论通过,提出六方面31条具体服务措施。持续加大红星村脱贫帮扶力度,目前, 红星村减贫211597人,减贫率93.8%

  切实依法保障民生福祉。严厉打击侵害民生权益犯罪,依法审理贪污征地补偿款、农资补贴、扶贫资金等犯罪案件,严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审结涉土地承包流转、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案件5965件,加强民生权益保障,创新家事案件审判机制,城区家事案件统一由经开法院集中管辖。全市法院审结各类婚姻家庭案件8635件,调解、撤诉结案5533件,已结案件调撤率64.08%

  创新完善诉讼便民举措。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全市法院当场立案率达94%。升级线上、线下两个诉讼服务中心,规范送达程序,运用智慧审判系统网上送达6106次,召开云会议2922次。

  不断加大信访案件化解力度。在党委领导,特别是公安机关的支持配合下,加强对涉诉信访案件,尤其是非正常访案件的联动处置和属地稳控,有效提升信访案件基层化解稳控效率。今年以来,通过救助、导入审理程序、加强协调等措施,全市法院相继化解多年上访、极端访个案97件。严格落实省委政法委信访攻坚工作要求,重点信访案件化解率达到96.04%

  深化司法改革 促进公正公开

  稳步实行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严格规范开展第二轮员额法官动态调整和选任工作,全市法院员额内法官实际达到606名,市中院实际达到110名。公开招录司法文员71名,目前市中院审判一线法官、法官助理(文员)配比总体达到11,形成较科学的配置比例。积极探索组建专业化审判执行团队,推动审判资源结构性调整,解放和发展司法生产力。

  不断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突出合议庭和办案法官的审判主体地位,院庭长办案成为常态,全市法院院庭长办案40951件,占结案总数的34.33%。强化专业法官会议功能,为法官办案提供智力支持。组建案件评查人才库,对案件质量进行专业评价,重点评查案件46件,决定问责法官11人,确保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全市法官年人均结案196.85件。诉讼案件一审息诉服判率92.53%,生效案件发改率0.08%,案件质效稳步提升。

  积极开展多元纠纷化解及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主体多元、形式多样、运行规范的诉前调解和诉调对接机制,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当的纠纷解决方式。探索推动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模式,便捷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开展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创新刑事速裁工作机制,全市基层法院共审结刑事速裁案件807件,占同期刑事案件的15.59%,当庭宣判率为64.73%。发挥民事案件快速审判程序优势,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74.47%

  持续强化司法公开和法治宣传。深入推进阳光司法机制,全市法院网上公布裁判文书93019份,公开案件流程信息95493件,直播庭审6386次,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积极开展法官送法“四走进”活动,市中院在《法治蓝皮书(2017)》发布的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中位居全国第五名。

  自觉接受监督 改进法院工作

  设立党代表工作室,邀请省市党代表视察法院并参加国家宪法日活动,积极接受意见建议。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征求政协委员对法院信息化建设、廉政建设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依法接受检察监督,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技术支持:长春市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4030026号    本站访问量: